最简便功放驱动 ic 三十年磨一剑,再度DIY单端甲类晶体管功放

小编 2025-05-01 技术分享 23 0

三十年磨一剑,再度DIY单端甲类晶体管功放

1、 缘由

80年代初期晶体管功放全面取代电子管功放,兴起一股前所未有的DIY音响扩大器的热潮,当时有一本叫《音响技术》的杂志,更是把这股风潮推到最高点,每个人都想DIY一台音响,即使没有能力的人也要找别人组一台才够潮。

当时个人对什么是晶体管,什么是欧姆定律完全搞不清楚,更不用说DIY所需的电路分析能力,但这一点也不会妨碍渴望DIY的实现,因为当时的DIY环境确是十分友善,软体有《音响技术》,这本杂志不断的提供技术指导与装机分享。硬件方面当时有许多半成品套件可选,而且只要按图施工,几乎都能成功。

犹记得,当时购买了一些套件,DIY了几台音响。会响,当时也觉得不差,算是初步体验了装机成功的喜悦,也消除了DIY高不可攀的屏障。但这种廉价的成就感很快就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想更上一层楼,拥有分析,设计电路能力的渴望。这被激发的渴望被《音响技术》这本杂志滋润养大,因此自我期许有朝一日,能设计DIY一台纯A类扩大机,品尝一下传说中A类功放音质醇厚的丰满韵味。

这份自我改善的渴望,让我对电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后来,忙于工作,家庭,难有自己的时间DIY音响,但是几十年来这份渴望从未从脑海中退去,对音响知识技术的追求,与对电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从未中断,后来在网上订购一本Designing Audio Power AMPlifiers,以过去累计的电学基础,有系统的研读,一路走来累积了足够的DIY能量。此外,90年代PC开始风行,而且来势汹汹,锐不可挡,DIY音响风潮一时如溃堤之水,极速退烧,一夕间商家的功率晶体,散热片,大电容无人问津,许多曾经热衷DIY音响者将手中的音响零件当垃圾丢弃。由于个人对DIY音响中毒过深,着迷狂热、陷入无法自拔,趁此谷底你丢我捡收集不少功率晶体,散热片,大电容,总希望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得偿DIY音响宿愿。

历经数十载,人已老,所收集零件也已堪称为稀世"古董",唯独实现DIY音响的初衷不减,这股热情让我在盖完房子后,有较多的机会将过去所知所学,用在实现年轻时DIY音响的梦想。经历人生各阶段的淬炼,人生至此早已领悟,这世上没有完美历久不衰的东西,因此,DIY着重于应用所学与探索过程,而不是在于追求永无止境,登峰造极的绝世扩大机。也因此,我会尽量消化手边过去收集的零件,看看能否将它们发挥到极致,而不会去追求所谓的最新,最好的发烧零件。

2、 思秋与秋收之美

在整理设备,准备重新投入DIY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感叹数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手中的老零件,老仪表、老设备、与时下追求速度更快,体积更小,功率更大,功能更多,效率更高的趋势与潮流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情此景使我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思秋》中,古道西风瘦马的情境,对此还颇有感触,仿佛自己是一个DIY游子,浪迹电子江湖多年,在此迟暮之年,面对时下的潮流与自己年少的梦想,有几分岁月不饶人的无奈,与年少梦想即将被时代潮流淘尽的感慨。

另一方面,想到能将过去数十年所学,卸下一切功利,竞争与生存报复,用于生活中,自由挥洒实现年少时的梦想,心中充满感恩,也颇为期待此次DIY能好好品尝,细细体会生命中秋收之美。

3、 挑战A类扩大器

A类扩大器并非什么先进的扩大器,它的效率奇低,造价奇高,体积庞大。但也有其它扩大器无法超越的优点,如放大所产生的谐波据说最接近实际乐器所产生的谐波,因此比较自然,较耐听,这也是其历久不衰的原因。年轻时被音响厂商长期洗脑,种下今生矢志要禽兽DIY一台纯A类扩大机,饱享传说中A类扩大机醇厚风味的梦想。自知这可能是今生最后机会,几遍发苍苍视茫茫,电阻色码无法分辨,焊点无法清晰辨识,也要奋力一战。戴上头戴式放大镜,凑近PCB重温那焊锡逸散出的松香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 扩大器简史

1956年MR.H.C.IN于RCA实验室发表A LIN TOPOLOGY AUDIO AMPLIFIER,此扩大器的架构迄今,已经经历60-70年来的改善衍进,但其包括输入级、电压放大级、输出级的架构,几十年来没多大的改变,一直是现代音响的主流架构,即使半导体技术已有大幅进步,但扩大器始终都是没有脱离这个架构,或者说这是电晶体扩大器最适宜的架构。

主架构虽然没大幅改变,但是由于各种失真探讨,各级逐步衍化加入电流镜、串叠、恒流源、偏压电路、增加驱动级、舍弃输出电容,兵连输出、稳定与保护电路等,使电路日益复杂、细致、周延、表现当然更多传真与品味。

5、 单端输出与推挽输出

在构思架构时,发现单端输出,与推挽输出,各有其利弊,各有其爱好与拥护者。所谓单端输出是指输出端是有单一极性NPN晶体管,或PNP晶体管输出完整波形。输出期间没有轮流切换的问题。而推挽输出,即是采用两种不同极性的晶体管,分工各自负责半周波形,一推一挽轮流工作,最为人诟病的问题是两组晶体管轮流工作时,产生的失真与不协调,早起因为PNP管较少,也有扩大器全部用NPN分成两组输出,一组用于正半周,一组用于负半周。

究竟要用哪种架构?既然要消化既有零件,当然要看看有什么材料才能决定要做什么。手边有十几对2N3055与MJ2955功率管,这种铁壳的功率管,三十年前炙手可热,每个DIY音响的发烧友手边总有几对,如今退烧人们当垃圾丢弃。这些古董级功率管到底还堪用吗?重新查阅其技术规格,发现其频宽用于音频放大器仍游刃有余,毕竟,这几十年来人类的耳朵并没有太大的进化,几十年前令人发烧的元件,今天一样能打动人心。

为了初步了解这些功率管的特性,与增加一些DIY的手感,个人以土法炼钢的方式模拟晶体曲线追踪器的功能,简单地测量数对2N3055与MJ2955功率管的β值。我发现PNP管的β值,普遍比NPN管几乎高出一倍。这使我从新评估是否要用NPN,PNP上下对称推挽的输出架构了。在整个线性放大架构中虽NPN 、PNP二者差异会由反馈修正,使输出信号按反馈比例收敛与原信号一致。就一般水准功放而言,在示波器上几乎无法分辨出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差异。但这并不表示PNP、NPN二者的差异不会影响放大器的表现,尤其是长期聆听,大部分人还是有感的。

因为经过反馈电路来修正的过程会产生谐波,加上NPN、PNP推挽切换也会音响谐波,令人感受不悦,这些不利的因素使我放弃推挽架构,而选用单端模式。

6、 扩大器也是一种乐器何必太在乎效率

A类单端输出架构最大的缺点,就是效率只有推挽的二分之一,然而,这并不折损我对它的兴趣。在我越是了解扩大器的原理与主动元件的特性,就越是感觉世上没有所谓的原音重现这种扩大器。在放大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架构与元件,均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失真,而且还会因为增生谐波交互作用,综合成新的杂讯号。以现在的元件和技术,一般扩大器都能产生和原来信号十分相似的输出信号,也许扩大器真正的差别在于同样的音源,有些扩大器产生失真与加材料的机构,仍然能令人愉快,令人感动。有些扩大器放大的结构,却令人觉得枯燥不耐听。因此,个人认为扩大器也是一种乐器,以输入信号来弹奏的乐器,单端输出架构效率虽低,但效率不是乐器的首要诉求,悦耳耐听,能撼动人心才是重点。

7、 单端输出与推挽输出效率差异说明示意

推挽式的输出效率比单端的输出大一倍,因此,二者若要获得相同的输出功率,单端输出的静态电流要比推挽输出的静态电流大一倍。这也就意味着要更大的散热片与功率管。以下示意图说明单端与推挽输出,二者工作模式与效率差别。

8、 原汁原味的A类扩大器

在单端输出架构中,大名鼎鼎的NELSON PASS 1977所提出的架构深获我心,这是典型传统的单端输出A类扩大器,他提出架构,也完成设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官网瞧瞧。

NELSON PASS 1977所发表的架构,至今已经过了将近40年,这当然是古董级的架构,我不会照单全收,而会按照我手边的资料,加入一些可能令人悦耳的元素,并视情况调整改善。

9、 多大功率?A类小而美是鱼与熊掌?

原本的构想是想设计一台精致细腻、小而美的纯A类扩大器,功率约10W,用来取代一般电脑用的扩大器。实作后,才警觉A类扩大器没有小而美存在的空间,特别是单端输出,实际效率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散热片就是庞然大物。再者,视听时找到手边一直12-0-12/5A的变压器,经整流滤波加载后,得15V的直流电压,静态电流调到1.6A。输入正弦波,以8欧姆负载测得最大输出峰值电压约为12.5V,经换算为9.76W,最大功率接近10W

自知自己音乐素养有限,初步测试时找一些自己熟悉的音乐试听,感觉还颇有A类丰润浑厚的味道。一阵自我感觉良好后,觉得应该找些音域较宽广的交响曲来试听,找到贝多芬五号C小调交响曲。此曲时而轻声细柔如涓涓流水。时而百乐齐奏势如万马奔腾。视听室架着示波器监看,发现这个功率的动态范围稍显小,发现大音量时某些突然涌入的信号会被削平,即所谓的截波现象。

最后冲量现有资源与需求,把工作电压拉高到+—20V,把静态电流调高为2A,扣除一些损耗,获得8欧姆负载14W输出,此时峰值电压为15V,相较于原先的12.5V提升不多,但是对我而言,这个功率已经足够满足家里客厅或者书房的聆听空间,除了试机外,聆听时并不需要将姨娘转大到截波的情况,就能获得所能容忍的极大聆听音量。

A类单端输出静态电流必须为最大输出的1/2,这事先就这样规划好,不然最大输出电流超过静态电流,负半周就会发生截波现象,同样情况,若推挽式输出架构,只会从A类变为AB类,并不会产生截波现象,这也是单端输出的缺点,还好这个缺点很容易预知与避免。

朋友搬来一对20年前瑞丰音响产的L18/5.3欧姆喇叭,号称可承受300W。因找不到相关规格,原先担心推不动,没想到在约25平方的工作室以略大于半功率试听就能获得足够的音量,再大声就扰邻了。

喇叭由8欧姆变为5.3欧姆,要重新考虑静态电流以免发生截波现象,若5.3欧姆要获得和8欧姆14W输出功率,输出峰值电压要达12.2V,静态电流至少要由2A加大到2.3A。评估现况,由计算值来看,静态电流不变,喇叭阻抗变小,功率是降低了,但试听时以5.3欧姆2A静态电流保持不发生截波现象的音量试听,感觉音压不但没有变弱,反而更有劲了。一般喇叭还是以8欧姆为主,因此,静态电流维持在2A。说了半天,最后的规格是:工作电压+_20V、静态电流2A、最大输出8欧姆/14W或5.3欧姆/10W。

10、 设计概述

本机架构采用NELSON PASS 1977所提出的单端架构,输入级采用OP-AMP,设计过程特别考虑电晶体的非线性特性,各级晶体管均加入射极电阻,恒流源、晶体BE并联电阻等改善措施,以期降低晶体管非线性不完美特性的影响,整体完成后发现有热跑现象,再加入有效的温度补偿电路,以下简述设计时的考量。

A、 削足适履的输入级

输入级通常是用二只晶体管做差动放大,一端是输入信号,另一端是输出端回馈来的信号,而端信号比较厚产生误差信号,用以驱动后续的电压放大级,产生所需的修正,以期收敛到而端相等。

为了克服晶体管的非线性不完美特性,现代输入级电路通常会在射极加入恒流源,集电极加入电流镜,或加入CB组态形成串叠放大,以期改善非线性特性。这些电路都不难,难的是要如何购得理想配对的晶体管。虽然电路不需配对也能正常工作,因为最终都会以整体回授修正,但如前述,这种不对称会产生不必要的谐波,令人不悦。

用于输入级,低噪音且配对好的小信号晶体管,由于量少,其实并不好找。而手边正好有几颗OP /AD847,犹记得这几颗IC当年每只都近百元,要是再不好好利用,再过几年可能就会被不识货的晚辈当做垃圾处理。既然如此,就把差动级改成运放,即可物尽其用,又能使电路简单利落。而AD847的表现也不俗,SLEW RATE高达300V/US。实际使用也令人满意,无信号输出中点电压也始终稳定地维持在零电位。以此实际聆听贝多芬5号C小调交响曲时,曲中戛然而止的音符表现的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对陡然全体乐器齐鸣展现的瞬间爆发力,确是震动人心。

b.射极电阻是画龙点睛,不是画蛇添足

晶体管交流模型中有一个关于放大率的重要参数RE,很不幸的是这个re参数不是一个定值,因为re=VT/IC,IC会随着信号大小而变,IC改变re也会跟着改变,最后放大率也会受影响改变,这些改变导致信号的瞬时放大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必要的谐波影响音质。若电路中加入射极电阻RE,使RE>>RE,因此re+RE计算放大率时re的变化可以忽略,整体增益可用稳定的RE来计算。这做法是折损一些增益,来换区相对稳定的放大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机所有晶体管都加上射极电阻,即使是电压放大级也不例外。

c、 攸关信号解析度的恒流源

本机为单端放大架构,输入级采用运放IC,因此从电压放大级开始,每级均以恒流源串叠。理想的恒流源阻抗可视为无穷大,当然无限大只是一个概念,实际的世界仍有其极限。阻抗愈大意味着电流流过时的压降愈大,压降愈大就能产生更强的驱动反应,因此,恒流源的高阻抗能让各位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改变,如此,可提升电路的解析能力,更有能力表现音源的细腻变化。

NELSON PASS原作中把输入级,电压放大级,驱动级的恒流源绑在一起,而驱动级有和后续的输出级限流穿在一起,这一连一串的组合,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而输出级限流会随温度和信号的变化而不断的ON-OFF作用。个人觉得这样多少会干扰到输入级与电压放大级恒流源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把驱动级恒流源独立出来,并且也用目前常用的固定变压恒流方式,取代原作以电阻简单分压的恒流方式。

d、 不可等闲视之的晶体管BE并联电阻

晶体管BE间存有接线电容、极间电容与米勒等效电容等,这些电容在放大时会产生充放电,一般电路都能提供快速充电的路径,但放电则否,若不提供适当的放电路径,对快速变化的信号无法产生及时反应,尤其是功率管BE极间电容更不容忽视。NELSON PASS原作中所有功率晶体管均采用NPN型,其中BE均加并电阻,本制作为利用手边的MJ2955,把部分NPN晶体管改成PNP,为提供有效放电途径,也在BE间加入并联电阻,以期加速系统反应。

设计完成我用古董级示波器以200KHZ方波测试,概略得到SLEW RATE=21.5/US:

若以正弦波100KHZ/满功率15V计算,所需SLEW RAT=2*П*Frequency*peak voltage

Slew Rate=2*П*vp/t=9.4/US

人耳听力极限约为20KZ,以本机的SR=21.5V/US测试值,系统收敛时间约为2US,对放大各式人耳能感受的音乐已是游刃有余。回头看看NELSON PASS公布的SR数据是30V/US,推测是归功于简洁的电路与他使用的原件,NELSON PASS果然名不虚传。

e、 天衣无缝的温度补偿电路

A类扩大器效率低,输入功率大部分都以热量的形式消耗掉,装机后初步试听,发现温升,电流漂移严重。试听前调整静态为1.8A,听半小时,之间电流表小号电流节节上升到2.6A,散热板烫到补课触摸。再听一小时,电流显示3A,这是我电源供应的极限,磁石随手找来一只温度计,放在散热板,概略测得温度为80度,实际应该更高,至此热跑脱已经十分确定,电源供应器外壳也开始发热,再玩下去,就会烧掉。

仔细分析NELSON PASS的架构,发觉他对温升补偿部分,在电路中几乎毫无描述之处,推测他是用强化散热的方式来克服温度的上升问题。我不想再加大我的散热片了,再大,后续机箱会很不好处理,也不想加风扇,太吵,此外我也没有NELSON PASS那么潇洒,把机器当做煎蛋器。

NELSON PASS的电路中已有调整静态电流的限流装置,为何没有发生作用?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动手如下图,接了两个电表观察其中的变化,发现V2会随着温度上升而上升,这个表示电流一直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而V1却始终不动如山,至此,恍然大悟,原来V1已经被前面的偏流与限流电路钳制住。VBE+vre=定值

当温度上升VBE下降,热效应导致IB增加,IC随着正价,驱使流经电阻的电压降上升,以补偿VBE的下降,最后使VBE+VRE维持在定值。结果是:原先设定的静态电流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变大。

为了解决系统对温度毫无招架之力的问题,我决定另起炉灶以摆脱原电路的报复,我的作法是取一个不受温度干扰的独立参考电压,以此电压和流经恒流源射极电阻产生的压降比较,然后输出能使静态电流维持在设定值所需的补偿信号。电路中使用二级OP放大,增益值大22000,以期能感测到微小的漂移,达到百分百的补偿。有流经恒流源射极电阻的电流,会随着音乐信号微小变化,这些变化会使温度补偿电路不断来回产生修正补偿信号,这是要避免的状况,以免影响到放大电路,因此,在二级间加入积分器,累计捕捉真正漂移的误差信号,亦步亦趋予以修正补偿。

此电路效果还真立竿见影,历经长时间的聆听测试,实证温度补偿电路对温度漂移的修正补偿几致天衣无缝。散热片温升至60度就不再上升,数位电流表值始终维持在2A缓慢跳动,示波器监视波形,也未发现波形受到影响。

十一、电源电路与哼声

在试听阶段是一直使用电源供应器测试,最后决定供应电压为20V后,开始寻找变压器,手边没有现成的只好定制。定制就有较大选择空间,究竟是环形还是EI型。环形变压器最大有点是效率高,但好像也有不少缺点,传统EI变压器个人的使用经验是,矽钢片品质不是很好,铁损很大容易发烫,其余还能接受。老年人思维比较保守,采用EI变压器,先决条件是要找到采用高品质矽钢片制造的变压器的厂商,在网上找到一个号称采用日本进口矽钢片的,好像满复合要求,一阵沟通下单定制2只。

关于变压器规格的计算,由于A类单端输出的架构,当决定输出功率后,负载,静态电流,输出电压都必须设定好,否则片面的提高电压只是徒增加晶体管额损耗,并无法提升功率,这是要事先注意的部分。

由于考虑A类放大器的低效率,除了前段运放需稳压外,我不打算装稳压电路,因为那肯定是庞然大物,因此不需预加稳压电路约5V额损耗。所需直流电压是+—20V,经换算变压器二次侧规格是AC :16-0-16V/5A,整流后峰值电压是22.5V,预估加载后可能产生压降为1.2V,所以应该接近设计值。

数天后,两只变压器来了,用电子秤称了一下,3.5公斤,体积10.5*8.5*10.5,外观扎实沉稳。接上整流电路,正负电源各加上一只22000UF的滤波电容,马上进行测试。空载:16.7-0-16.7.满载16.2-0-16.2,嘉奖百分之三,整流后直流电压空载23.3V,满载20.4V,非常接近定制时的计算值。经2小时满功率假负载正弦波测试,以手触摸变压器仅微温,这令我赶到意外,颠覆个人以往对变压器加载会很烫的印象,目前为止令人满意。

去掉假负载换上拉岸边,还未加上信号就听到不小的哼声,原先用电源供应器没有这个问题,研究问题应该来自电源滤波电路。用示波器看一下120HZ电源涟波峰对峰值约0.36V,这个是哼声的根源所在吗?手边有数个10000UF的电容,找来2个0.22欧姆的电阻,焊成简单的RC滤波器。再试,真神,哼声小到贴近喇叭才能听到,这时由于贴近喇叭,也听到原先没有在意的高音喇叭发出的嘶声,不过二者不贴近喇叭都不易察觉,播放音乐计时遇到短暂休止也无损其寂静的氛围。

后续的机箱与成果

行文至此,扩大器架构与内涵已大致万恒。最后的挑战是如何找一个好机箱,现成的可用机箱,都是结合散热片整体设计,壮观棋牌,然而,我已经有够大的散热片,而且已经装好功率管完成测试。若改成现成机箱,势必要放弃这些散热片,并从新安装。评估摆了20几年的散热片此时不用,大概就难逃资源回收的命运,这个是我当初珍藏收集它的初衷?再者,拆下所有功率管再重新安装,这种重复性工作个人兴趣实在不高。看样子,要找到一个够大,够坚固合用的机箱,来安装我的怪兽扩大器还真不容易。

DIY过程中,享受一个电阻一个电阻计算,建构,

验证的乐趣,与克服困难所得到成就感,确实是生命中难得的美好过程。癞痢头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好,音响好坏毕竟是很主观的感觉,我只能你说三十年磨此一剑是非常值得的,所得结果真是令人沉醉,生命秋收之美尽在不言中。至此,感谢挚爱的家人数十年来一路的支持,后续希望能早日完成装箱,若有机会会继续分享。

Naim Uniti Star 综合功放详细评测

Naim 的 Uniti 系列,真是太棒了!如果你不囿于传统观念而乐于尝试新事物,如果你愿意在流媒体时代拥抱流媒体音乐,如果你认为音质很重要不该妥协,如果你在意器材外观的时尚感又不喜招摇花俏的设计,如果你习于利用区域网路架构音乐播放环境,那么,你一定会喜欢Naim 的Uniti系列。

精彩全系列,说明 Naim 真懂流媒体 Uniti 系列共有四款产品,小型纯流媒体综合功放 Uniti Atom,40W 的出力,驱动一般音箱都没问题,流媒体功能外加数位输入以及 HDMI ARC 输入,足以作为公寓家庭的娱乐中心。功率更大一点、每声道 70W 输出的 Uniti Nova,则赋予音箱搭配更多的选择。至于 Uniti Star 则在 Uniti Nova 的基础上,再加一组吸入式光碟机,不仅可读取 CD,更可 rip CD 到你指定路径的储存设备。至于 Uniti Core 则是一台内置吸入式光碟机的音乐服务器,档案可储存在内置硬盘里,可直接通过数位输出给 DAC 来播放音乐,也可作为区域网络内架设的音乐服务器;买来搭配 Uniti Atom、Uniti Nova、Uniti Star 或其他流媒体音响器材都可以。

Naim 以 Uniti 系列提供一个简单、便利、弹性又负担得起的流媒体播放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买一台流媒体功放,或单买 Uniti Core 服务器搭配现有的系统,或是以任意 Uniti 功放搭购 Uniti Core。对于已经有 NAS 或更多仰赖线上服务的用户,Uniti 的 Atom 或 Nova 就够用了,对于有相当数量 CD 收藏的用户,Uniti Star 就能满足其需求,搭配 Core 一并购买,则是 Atom 和 Nova 用户完备系统的途径。从他们产品的规划,就知道 Naim 是懂流媒体应用的公司。

比 Atom 功率更大,比 Nova 多了 CD 我在之前评写 Uniti Atom 的时候,曾说它是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的音响产品,因为当今的潮流就是流媒体和整合。Uniti Atom 具有多元而稳定的流媒体播放功能,加上本身出色的数位解码和类比放大技术,再加上 Naim 本身有强大的软件编写、策划和应用能力,它非常符合流媒体时代的需求。再者,它整合了多元的功能,把流媒体机、DAC 和功放做在一个小机箱里,且具有多房整合的功能,搭配 App 使用亲切得很。这不仅是 Atom 的好处,甚至是整个 Uniti 系列的优点。

Uniti Nova 是 Uniti Atom 的放大版本,输出功率更大,还多了几个输入输出接口。如果音箱需要多吃一些功率,Atom 怕吃不饱,还得用 Nova。不过,Uniti Star 就更厉害了。

在规格上,它有着与 Uniti Nova 相同的 70W 输出功率,这是个相当实用的规格,应付一般音箱都没有问题。这个 AB 类的放大线路,源自 Naim 最引以为傲的 NAIT 系列功放,即便今日 D 类放大技术成熟,Naim 依然坚持使用 AB 类放大。

更丰富的接口,让你左右逢源 比 Atom 更多的接口,让 Uniti Nova 多了应用的可能。它有一共五组 S/PDIF 数位输入,同轴、光纤各两组,外加一组 BNC。USB type A 有两组,你若把音乐档案存在外接硬盘里,接上这个 USB,就相当于 Uniti Nova 的扩充硬盘了。此外,它还比 Atom 多了 SD 卡插槽,又多了一种玩法。以 SD 卡储存音乐,将之当成档案来源,是外接硬盘以外的另一种数位播放的方式。并且,它还有一组 5-pin 的 DIN 输入,供你连接其他的 Naim 自家信号源。

在说起自家数位输入时,Naim 特别强调,Uniti Star 的数位传输界面经特别强化,具有超低时基误差以及超低干扰的特性,使得声音重播可以更精确。Naim 在 Unity 上使用了称为「低电压差分信号传输」(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LVDS)的技术,这是用在他们家旗舰的流媒体机 ND555 上面的技术,如今也下放到 Uniti Star 里面。

支持 ARC 的 HDMI 可供用户连接电视,RCA 类比输入可以外接其他类比输出的信号源器材。它有也一组 RCA 类比输出供你连接其他的后级做双功放驱动,或者连接超低音,强化系统声音的频宽表现。一组位于前面板的 3.5mm 耳机输出与 Atom 相同,让你偶尔想用耳机听音乐也方便,不需另备耳机功放。

吸入式 CD-Rom,可播CD,也可 rip CD 最特别的莫过于 Uniti Star 整合了一台 CD-Rom 在里面。吸入式的CD-Rom,不仅可以播放 CD,甚至可以 rip CD 档案到指定路径储存。市面上结合CD读取的功放有之,但能够结合 ripping 功能的,大概只有 Uniti Star 了。Naim 挑选了 TEAC 的吸入式 CD-Rom,但 ripping 的软件则是特别为 Naim Uniti 撰写的,可以实现bit-perfect 的 ripping。实际使用之下,它 rip 出来的档案,比我用华硕外接光碟机、通过 iTunes 转出的档案,声音要更清晰、透明,层次和立体感更好。

强力运算核心 Uniti Star 内置一个 40 位元的 SHARC DSP 处理器,且设有缓冲存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270 万次,足以应付高解析档案解码,以及流畅的控制与操作运算。结合 Burr Brown 的解码晶片,Uniti Star支持的取样率最高为 PCM 32bit/ 384kHz 与 DSD 128,几乎常见的格式都能读取。

在无线传输方面,Uniti Star 可以支持 2.4GHz 和 5GHz b/g/n/ac 双频传输,且其内置的 Naim NP800 网路流媒体模组,与前述的 40bit SHARC DSP 处理器结合,构成强大的数位流媒体处理平台,并可通过软件升级,让 Uniti Star 跟得上时代的需求。

扎实机身、细致做工 Uniti Star 不仅内在精良,外在也精美。全铝合金的机身,厚实的金属板材,加上两侧低调却实用的散热片,提供机器高效率的散热。机身结构强度高,密合度高的厚实铝合金机身也提供了良好的抗外界电磁干扰,以及对抗振动的稳定基础。铝合金表面都做了拉细髮丝纹阳极处理,前面板右半部有一个高清晰度的全彩屏幕,不但可以显示选单、功能,更能显示唱片封面(在流媒体播放时)。而 Uniti 与 Mu-so 共同享有的上置圆盘音控,操作起来手感一流。你要调音量,不仅可以通过手机 App、前面板实体按键,更好用的是上方的音控圆盘,转起来之称手之滑溜之柔顺,保证一用上瘾。

(图/取自Naim原厂)

但让人上瘾的岂止是音控转盘,Uniti Star让人越用越不可自拔。精美又巧妙的设计,让我把它搬回家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家人的询问。我带过这么多器材回家,从没有一样器材比 Uniti Star 更吸引我太太的注意。她先是注意到屏幕上显示的专辑封面,随后又注意到上方音控圆盘的白色 LED 音量灯号,之后又再三夸赞那个左下角的由白色灯光打出的 Naim 品牌字样。她盘腿坐在音响架前的地板上,左看右看,上下打量着 Uniti Star,我在远处以笔电遥控着 Uniti Star 以 Roon 播放音乐,看着变化的屏幕,她又是连连惊呼。

高 WAF 指数、声音有魅力 如果男性朋友想要「偷渡」一台 Uniti Star 回家,那是肯定会被发现的。光明正大的带老婆大人去试用,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拎着它回家了。

充满活力的声音,带着绵实的厚度,且散发微微的温暖,音场开阔,结像明确,中音域富有解析却毫无刺激,低频则丰厚深沉还能凝聚结实。这种声音表现,才是真正让它一用上瘾的原因。

尽管扭大音量来听

因为它叫做「Uniti Star」,我第一个想跟你分享的,就是电影「一个巨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的原声带。这张原声带专辑交错着歌曲和对话,按着剧情时间铺排下来,一路听来,宛若重返电影情节。而且,据 Lady Gaga 后来受访时表示,这部电影的歌唱片段都是一气呵成、一镜到底,换言之,我们听到个歌唱,就像是片场的现场,这是另类的 live concert。「Black Eyes」 一曲里,鼓声强劲凶悍,铜钹喳喳地响,电吉他张狂地演奏,高强度的音乐织体,结构出庞大的音墙。还有一曲,也是我所深爱的,就是「Out of Time」,开头那些清脆俐落又响亮具体的鼓棒敲击,接着是吉他的短小的乐句引子,音乐渐走,随着沉重的大鼓加入,吉他的对话,交织出的的多彩音画。随后紧接着的是「Alibi」,Bradley Copper 压抑着嗓音来唱,那种情绪,岂不是剧中的 Jackson Main 的写照吗?扭大音量来听,实在过瘾极了。

Lady Gaga 步出小巷时哼唱着「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这是电影的片头,开门声、气息声、脚步声、歌声,与回荡在巷弄里的回音,随着 Ally(Lady Gaga剧中角色)的脚步渐行渐远。Lady Gaga 的清唱之美,以及录音情境的氛围感,同样可见于「Parking Lot」一轨。在「La vie en rose」里,Lady Gaga唱出了另类的法国香颂,那种浑厚有力中气十足的嗓音,把这首Piaf的经典歌曲,唱得荡气回肠。「Maybe It’s Time」这首乡村味十足的歌曲,听得吉他清脆扎实的铿锵音符,也再次让人惊艳 Bradley Cooper 的歌唱本事。那略略前倾的庞大歌声,保有丰富的嗓音细节,反复唱着的「Maybe it’s time to let the old ways die」,好像是Uniti Star自己的宣告:「放下那些传统的、过往的聆听方式吧!」

我不想写后面的歌曲,这电影看到后面会落泪,听到末了的「I’ll Never Love Again」,谁能不哭?这是一张极其精彩的原声带,让我这个古典乐迷,就算有流媒体可听,也甘心掏钱买 CD。鲜活、生动、畅快

我也愿跟你分享它在重播 Michael Jackson 音乐时的精彩。MJ 的音乐录音总是饱满又充实,每一个乐音,不管是人声、鼓声、吉他、贝斯、键盘,或是其他的配乐和配音,不管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所有的声音,都录得又饱又满,而且丰富充盈,声音临界饱和,那种几乎要满出来的的音响,让他的音乐在好系统上重播时可以得到十足乐趣。以 Histor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ook I 这张合辑为例,「Black or White」一曲开头的父子对话中,隔着门的父亲怒斥、猛烈的敲门声、叛逆的儿子放下录音带的机械声,诸此种种,无不生动。是的,鲜活,畅快,活泼,生动,就是Uniti Star的本色。你如果看我所写的 Uniti Atom 的评论,我对 Atom 给了同样的评语;而功率更大的 Uniti Star 在声音厚度与中低音的安定度与重量感,以及动态起伏的余裕度上,又更进一步。

在「Black or White」当中的电子鼓,敲得又强又猛又扎实又有力,而且它还可以清楚分明地张罗着音乐复杂的和声,速度明快地展现歌曲的流畅节奏。至于 Michael 和妹妹 Janet 合作的「Scream」,序奏里那些电子噪音配合现实音效,你单听那段序奏音效,就不禁赞叹 MJ 音乐的「搞工」,就算是今天的流行音乐录音,也少见混入那样多元素。「Stranger in Moscow」一曲开头就是颇富真实感的雨声音效,随后而出的电子节奏,在左右声道间窜来窜去,带着迷幻的意味,Michael 的歌声从远处慢慢浮现,正式进入后,你会惊讶 Uniti Star 怎么解析人声,那些Michael歌声的特质,那些气音和共鸣的运用,都听得明白。开放、大方、不矫揉造作

当我们从吵杂热闹的音乐回归平静简单,Uniti Star 就开始告诉你 Naim 所坚持的音乐哲学。有的技术派产品,原厂一直想以技术难度与复杂线路来说服人,可是,那些过度人工化后的声音,或许干净澄明,一尘不染,却没有一点音乐感,也没有一点人的味道。那是科学和工程的产物,体现的是技术和数据,却没有音乐,只有声音。Naim不是这样,即使在 Uniti Star 或 Uniti Atom 上,你都可以享受到音乐,而非仅有声音。我以 Anne Sofie von Otter在 Naive 录音的精选集 The Naive Essentials 为例,在「Dis, quand reviendras-tu?」这首 Barbara 的名曲里,Otter 充满感性地重新诠释这首香颂,在那些连续的宛若口白的长句里,清晰而写实的发声,让这些法语发音里的小舌音与喉音表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热情洋溢。曲末的弱音,绵长又藕断丝连,实在动人。在「Goettingen」一曲里,Uniti Star 展现了它开放、大方、不矫揉造作的姿态,那些轻声的、语末的气音和尾音,表现得好生清楚。

我也要提一下「La vie en rose」里的低音提琴,那个丰厚深沉的琴音,听来让人浑身酥软。至于圣桑所写的艺术歌曲「Si vous n’avez rien a ma dire」里,Otter 回归美声唱腔,改变了发声的方式之后,听得 Otter 的歌声更圆润也更圆滑。每个字,每个音,每个音节,都有好多变化。音乐性,是音响器材之所以能伴我们长长久久的原因,器材少了音乐性,聆听者少了品味音乐性的鉴赏力,就是家中器材进进出出的原因。有机且富有人味的声音

70W 到底够不够?让勃拉姆斯来告诉你。听 Helene Grimaud 钢琴演奏、Andris Nelson 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头,布拉姆斯写了一段充满复杂冲突愁绪交织的序奏,Andris Nelson 梳理出清晰的结构,不强求绵厚沉重的音响织体,就如我们一直以来对布拉姆斯的想象一样,这几乎是我听过最透明、最明朗的诠释。这一来,少了浓重纠结的情绪,却使我们更多窥见乐曲的内在结构和组织。那些布拉姆斯所建构出来的厚实庞大的音响,在 Nelson 的指挥下却多了一份清澈,让人更能亲近触及深处,而不是仅能被强大的情绪震摄包裹。Grimaud 的钢琴演奏,非常「勃拉姆斯」,她操着灵巧而干净的琴音,诉说着布拉姆斯心中复杂的情感,音乐显出了另一种浪漫风情,那是阴柔的,是凄美的,也是苦涩的,是难明言的。慢板乐章里那柔情似水的语调,是 Grimaud 极富个人特色的沈溺演奏,但在其中她雕琢出的音符却带着一种大师手中也难得见到的疏离感。

我实在喜欢 Uniti Star 表达这些乐音时,那种有机的、富有人味的腔调。什么是有机的?什么是人味?这真的很难说明白,当你听见 Naim 那种触及音乐情感的声音,你就会懂得。听见饱满圆润中气十足的帕华洛帝

听 Luciano Pavarotti 演唱歌剧「托斯卡」里的「今夜星光灿烂」(E lucevan le stelle),Uniti Star 给出了一个饱满的、明亮的、活力且立体的 Pavarotti。Pavarotti 那辨识度极高的嗓音,是声乐史上独特的存在。乐曲开头,单簧管幽幽吹出暗沉又阴郁的音调,那是临刑前的声音 Cavaradossi 在绝望下对 Tosca 的思念,失去指望的 Cavaradossi 在 Pavarotti 的诠释下,满带浪漫情怀地唱出雄厚饱满又阳刚的歌声。Uniti Star以一种丰富的、直接的、富有情感的声腔,表现出那对着星光的咏歎。至于「杜兰朵」里的「公主彻夜未眠」(Nessun dorma),卡拉富王子在沉寂静谧的深夜里,带着盼望地唱出那即将赢得公主的希望之声,唱到最末的「Vincelo!Vincelo!」那倏地拔起的高音,直冲上天,中气十足饱满圆润,那是只有Pavarotti飙的出的高音,不是别人唱不出那个音高,而是没有人能唱出那样灿和辉煌的「Vincelo!」

新星诞生,星光灿烂 Naim 的 Uniti Star 就像是一个绽放光彩的新星,或许,在 20 万元的价位带,我们有很多其他的选择,但是,论声音,论实用性,论扩充性,论精致感,Uniti Star 都是一方之星。Naim Uniti Star is born, e lucevan la stelle!

器材规格 Naim Uniti Star形式:All-in-One 功放输出功率:70W / 8欧姆CD 播放:有输入:光纤 × 2、数位同轴 × 2、BNC × 1、HDMI ARC × 1、RCA类比 × 1、5-pin DIN × 1、USB Type A × 2、SD 卡 × 1输出:RCA Sub/Pre out × 1、3.5mm 耳机 × 1网路:Ethernet (10/100Mbps),WiFi (802.11 b/g/n/ac)流媒体功能:Chromecast,AirPlay,TIDAL,Spotify Connect,蓝牙AptX HD,网路广播,UPnP (hi-res streaming),Roon Ready尺寸:95 × 432 × 265 mm(H×W×D)重量:12 kg售价:199,000元

相关问答

功放usb驱动怎么安装?

一般而言,安装音箱的驱动程序的步骤:1、首先要把音箱插到主机上,如果有驱动盘的话,把光盘放到光驱中,然后右键我的,点属性,找到硬件;2、然后点击设备管...

3w的功放可以驱动多长线?

3w的功放可以驱动的功率与负载功率有关,与线的长短可以忽略不计。功放的作用就是把来自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推动音箱放声。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功放...

300W功放机如何桥接功率成为600W?

错误的问题一只300W的双通道功放,每个喇叭150W。桥接之后,整个功放驱动一个喇叭,功率为300W。对于喇叭来说的确功率翻倍了,但是对于功放来说功率没变。由此看...

不用功放机怎么用音响?

从这个提问可以明白你是懂的,音箱是要有功放驱动的。一般电脑的输出是不带功放级的,所以不行。不过,功放不一定是功放机,可以想法利用带有音频功放功能的电器...

功放机驱动管怎样测量?

功放机驱动管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其工作电压和电流来进行测量。首先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然后通过不同的输入信号来观察功放管的输出情况。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

130w音箱怎么配功放-ZOL问答

130w音箱应配大于或等于130w的功放;音箱的额定功率要等于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这样器材才能正常工作。在有条件时,能选大功率功放,绝对别选择小功率。通常情况...

把音响和电脑连起来放歌,请问该买多大参数的功放机啊?

如参数所见,驱动功率为50瓦,最大功率250瓦,如果想要很好的驱动音响的话,功率可选择双通道100~150瓦的功放来驱动,这个功率的功放推动音响带来的声音大小应该...

400瓦的功放推300瓦的箱子怎么样?

400瓦的功放可以推300瓦的音箱,但需要注意,功放的输出功率应该稍大于音箱的额定功率,以确保音箱能够得到足够的驱动功率。通常情况下,功放的输出功率应该达...

电脑如何接功放(笔记本电脑)家中有音箱和功放怎么连接需...

5.音频信号通过功放被放大,并传输到音响设备上发出声音。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其任务是将来自信号源(如专业调音台)的微弱电信号进...

小型功放机如何连接多个吸顶音响?

小型功放机连接多个吸顶音响有两种主要的连接方式: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串联连接:将主音箱的输出线路连接到第一个吸顶音响的输入口上。将第一个吸顶音响的...